字級
- 大
- 中
- 小



南台別院安樂富有講座 覺多法師、劉克襄邀您打開「心」世界
2019-04-07
佛教不反對人擁有財富、賺取財富,但是,發掘心裡的寶藏,開發心裡的能源,更為重要。4月5日晚間佛光山南台別院安樂與富有系列講座,邀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祕書長、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辦公室主任覺多法師,與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公視節目《浩克慢遊》主持人劉克襄共同主講「打開心世界」。
覺多法師以《六祖壇經》:「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說明內心的財富寶藏取之不盡,何必捨棄自心內在寶藏,而求取世間一時的財富?顏回先生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這是因為顏回擁有內心寶藏;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大迦葉尊者,居於洞穴、水邊、樹下,宴坐自然,充分享受內心富有能源;馬祖道一禪師開示大珠慧海禪師,自己寶藏不用,向外求何佛法?指出問話之心就是寶藏。星雲大師常要人承擔「我是佛」,正是明指人人皆具內心寶藏。
劉克襄提出登山客有時想挑戰極限,面對高山登頂在即,卻無從跨步,此時就要思惟堅持往上,或者捨棄退下。他分享星雲大師《迷悟之間》〈心能轉境〉一文切入主題,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境轉;境不轉,心轉。」人生境遇中,「捨」是更難做到的境界。
如何才能安住身心?覺多法師曾經孤身前往日本求學,身邊帶著星雲大師《往事百語》,心中有所疑慮時,隨手翻看閱讀,看到〈心甘情願〉、〈有佛法就有辦法〉,想到自己是心甘情願來求學,有佛法一定有辦法,當下就感受到身心安住。能觀人,觀事、觀地、觀境、觀心自在,就能做自己的主人,也就能安住身心。
劉克襄分享搭平溪線遇見擔任義工的90歲阿公阿嬤,歡喜勝任義工人生,於是記錄為精采報導。洞察力,心視野,來自生活中的小小細節,只要用心觀察、體會,小確幸可以累積為大幸福。
覺多法師勉勵「以服務充實生活,人生則能充滿意義」。劉克襄分享大師的話,「多說好話,少說壞話」,讓社會更祥和。
覺多法師以《六祖壇經》:「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說明內心的財富寶藏取之不盡,何必捨棄自心內在寶藏,而求取世間一時的財富?顏回先生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這是因為顏回擁有內心寶藏;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大迦葉尊者,居於洞穴、水邊、樹下,宴坐自然,充分享受內心富有能源;馬祖道一禪師開示大珠慧海禪師,自己寶藏不用,向外求何佛法?指出問話之心就是寶藏。星雲大師常要人承擔「我是佛」,正是明指人人皆具內心寶藏。
劉克襄提出登山客有時想挑戰極限,面對高山登頂在即,卻無從跨步,此時就要思惟堅持往上,或者捨棄退下。他分享星雲大師《迷悟之間》〈心能轉境〉一文切入主題,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境轉;境不轉,心轉。」人生境遇中,「捨」是更難做到的境界。
如何才能安住身心?覺多法師曾經孤身前往日本求學,身邊帶著星雲大師《往事百語》,心中有所疑慮時,隨手翻看閱讀,看到〈心甘情願〉、〈有佛法就有辦法〉,想到自己是心甘情願來求學,有佛法一定有辦法,當下就感受到身心安住。能觀人,觀事、觀地、觀境、觀心自在,就能做自己的主人,也就能安住身心。
劉克襄分享搭平溪線遇見擔任義工的90歲阿公阿嬤,歡喜勝任義工人生,於是記錄為精采報導。洞察力,心視野,來自生活中的小小細節,只要用心觀察、體會,小確幸可以累積為大幸福。
覺多法師勉勵「以服務充實生活,人生則能充滿意義」。劉克襄分享大師的話,「多說好話,少說壞話」,讓社會更祥和。
最新消息
南方寺逾110人參加佛學會考 深入經藏
2023-09-26大林講堂佛學講座 慧讓法師:「人間佛教的信解行證」
2023-09-26瓜地馬拉國防部長訪佛光山 允代言三好四給
2023-09-26西來寺一日禪 學習「悟後起修」的方法與次第
2023-09-26佛光好事集 多元美食令人驚豔
2023-09-26禪茶與法師的相會 萬年寺傳統茶禪教學
2023-09-26星光野餐佐音樂 光明寺八風茶會慶中秋
2023-09-26金光明寺佛光寶寶祝福禮 觀世音菩薩契子女福德智慧具足
2023-09-26星雲大師的人生三百歲 覺具法師南方寺開講
2023-09-26屏東爆炸殉職勇消 佛光山誦經祈生淨土
2023-09-2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