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身是眼的體悟 一筆字講座回響
2019-09-16
九月中旬在南屏別院,聆聽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主講「慈悲的力量-從星雲大師一筆字到病後字」。如常法師藉由龍門佛光展覽中的龍門四品,闡述書法與心的關聯,串起了大師寫一筆字的因緣。大師也自陳自己不是書法家,希望大家要看他的心,而不是他的字。
身為星雲大師的弟子,如常法師將就近觀察其日常威儀的所見所聞,與眾分享,讓信眾從大師的行誼與密行,了解大師對眾生的慈悲,更能體悟大師用他的生命布施給佛教與眾生。
談到藏經樓的興建緣起,當時,大師88歲,肉眼已經看不太清楚,但為了佛光山往後50年的發展,他覺得應該要興建一座藏經樓,讓四眾弟子可以更進一步地深入經藏,研究人間佛教。大師在佛館與佛光山中間的山地,指導該怎樣蓋出藏經樓,如階梯要蓋108階,階梯的高度要有多高,並用衛生紙盒建構出藏經樓的原型。等建築師實際丈量,做出模型之後,從入口處到大殿的高度,剛好就是大師所規劃的108個階梯。館長不禁嘆服,大師的視力已近乎零,但構思卻能如此精準,見證大師「通身是眼」。
聽到了「通身是眼」四個字,我的身心都震動了一下,這不是最近剛閱讀《八識講話》的一個典故嗎?大師在書中說明,「遍身是眼」是從分別意識上說的;「通身是眼」卻是從心性上無分別智慧上顯現的。當一個人大徹大悟時,語默動靜中,全是如來正法眼藏,其心無執無惑,安然自得。既然我們有一顆通身是眼的真心,為什麼不好好的利用它來通天徹地的觀照一切呢?
人的眼睛往往會因周遭環境與心境的不同,看見的事物而有所不同,《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是至理名言。要如何用眼睛來修行呢?大師在《八識講話》書中開示,我們要修慈眼、修慧眼、修法眼、修佛眼。大師的一筆字就是在他的肉眼看不到的狀況下,用自己所修行的心眼寫出來的,大師憑藉著一份與人結緣,給人歡喜的心,希望大家將這些蘊含佛法的詞句、信仰的法喜帶回家,那就是他虔誠的祝禱了。
「無邊風月眼中眼,不盡乾坤燈中燈,柳暗花明千萬戶,敲門處處有人應。」如果我們能開發眼中之眼,看到重重無盡的法界,感悟世界與我一體,那麼三千大千世界,哪裡不是我們安身立命之處呢?
身為星雲大師的弟子,如常法師將就近觀察其日常威儀的所見所聞,與眾分享,讓信眾從大師的行誼與密行,了解大師對眾生的慈悲,更能體悟大師用他的生命布施給佛教與眾生。
談到藏經樓的興建緣起,當時,大師88歲,肉眼已經看不太清楚,但為了佛光山往後50年的發展,他覺得應該要興建一座藏經樓,讓四眾弟子可以更進一步地深入經藏,研究人間佛教。大師在佛館與佛光山中間的山地,指導該怎樣蓋出藏經樓,如階梯要蓋108階,階梯的高度要有多高,並用衛生紙盒建構出藏經樓的原型。等建築師實際丈量,做出模型之後,從入口處到大殿的高度,剛好就是大師所規劃的108個階梯。館長不禁嘆服,大師的視力已近乎零,但構思卻能如此精準,見證大師「通身是眼」。
聽到了「通身是眼」四個字,我的身心都震動了一下,這不是最近剛閱讀《八識講話》的一個典故嗎?大師在書中說明,「遍身是眼」是從分別意識上說的;「通身是眼」卻是從心性上無分別智慧上顯現的。當一個人大徹大悟時,語默動靜中,全是如來正法眼藏,其心無執無惑,安然自得。既然我們有一顆通身是眼的真心,為什麼不好好的利用它來通天徹地的觀照一切呢?
人的眼睛往往會因周遭環境與心境的不同,看見的事物而有所不同,《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是至理名言。要如何用眼睛來修行呢?大師在《八識講話》書中開示,我們要修慈眼、修慧眼、修法眼、修佛眼。大師的一筆字就是在他的肉眼看不到的狀況下,用自己所修行的心眼寫出來的,大師憑藉著一份與人結緣,給人歡喜的心,希望大家將這些蘊含佛法的詞句、信仰的法喜帶回家,那就是他虔誠的祝禱了。
「無邊風月眼中眼,不盡乾坤燈中燈,柳暗花明千萬戶,敲門處處有人應。」如果我們能開發眼中之眼,看到重重無盡的法界,感悟世界與我一體,那麼三千大千世界,哪裡不是我們安身立命之處呢?
最新消息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歲末檢討 互相了解與學習
2021-01-17傳播人間真善美 西澳人間通訊社喜添生力軍
2021-01-17紐西蘭業餘畫家為道場作畫 呈現當地人文色彩
2021-01-17法寶講座 我是佛
2021-01-17【星雲大師全集10】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14
2021-01-17〔人間菩薩〕蔡淑貞直下承擔 永不退票
2021-01-16〔人間菩薩〕陳澕利伉儷 依教奉行常樂我淨
2021-01-16南華大學生死系碩士班 心靈療癒成果展超人氣
2021-01-16台北道場2021素齋談禪
2021-01-16【星雲大師全集10】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13
2021-01-1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