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肯特大學人間佛教論壇 典藏《美術圖典》
2018-11-25
倫敦佛光山11月21日在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舉行人間佛教論壇,並捐贈《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予大學圖書館典藏。《圖典》到達圖書館門口時,資深研究員Abigail Heath己經在門口迎接,並辦理好所有通關手續,以最高等級接待佛光人進入館內的會議中心。他表示,館內非常重視此次的捐贈。
正式的捐贈儀式由人類保護學系(The School of Anthropology and Conservation)資深講師Dr. Jonathan Mair主持,禮請佛光山歐洲副總住持妙祥法師講述《圖典》編纂緣起,並提到星雲大師非常注重文化保存與學術界的互動。這套《圖典》成就了他的遠見,讓全世界都能夠從《圖典》中看到並學習佛教的美麗藝術與文化。
看到這套20大冊的《圖典》,肯特大學圖書館館長Trudy Tumer表示,除了之前透過Jonathan的介紹,了解編書動機及文圖編目外,此次親自覽書細看,發覺佛光山真是了不起,圖片的說明及出處詳列有序,具足學術參考價值,希望《圖典》讓學生與學者教授都能受益,更希望能夠在未來有更密切的合作。
除了捐書,佛光人也「以書顯人」,主題論壇「以藝術弘揚人間佛教(The place of art in the practice and study of Humanistic Buddhism)」,由倫敦佛光山青年學者讀會的Yuhan Chang、Jenny Su,倫敦佛光青年團的Willy Chen、Criest Sqenix,及倫敦佛光山英文讀書會劉艷梅等5人,向大眾介紹《圖典》,分享閱讀喜悅。現場有30多位學者、教授、學生及佛光會員參與。
Jenny Su講述了佛教與書法的關聯,並提及星雲大師雖然眼睛看不見,仍然每日寫字不輟,獨創的一筆字書法,讓人感動大師的慈悲與智慧。Jenny也分享了平日抄寫《心經》,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更有智慧和韌性去面對人生的逆境及煩惱,也希望與會的人在遇到困境時,能在佛法中找到解答。
Willy Chen提到,他曾與許多圖書館員聊天,並得知許多百科全書都沒有《圖典》解釋的詳細,《圖典》的圖片更加清晰,且將出處標記地一清二楚。讀到「工藝類」中關於「曼陀羅」的介紹時,他非常訝異:為何精心製作出這麼美麗的事物後,又要將其摧毀?詢問法師才明白背後的用意是提醒修行人「不要執著」。
Criest Sqenix對於寺院建築深感興趣,他從佛光山總本山的殿堂中,看到中國傳統堂奧的宏偉,從歐洲法華禪寺的現代風格,看到本土發展的藝術建構,更從倫敦佛光山看到星雲大師致力宗教融和的尊重與包容的性格。
現場交流時,學生David說,他對佛寺建築十分有興趣,此次參加論壇很有收獲,世界各地的佛光山別分院,將列入他人生必訪之地的清單。
正式的捐贈儀式由人類保護學系(The School of Anthropology and Conservation)資深講師Dr. Jonathan Mair主持,禮請佛光山歐洲副總住持妙祥法師講述《圖典》編纂緣起,並提到星雲大師非常注重文化保存與學術界的互動。這套《圖典》成就了他的遠見,讓全世界都能夠從《圖典》中看到並學習佛教的美麗藝術與文化。
看到這套20大冊的《圖典》,肯特大學圖書館館長Trudy Tumer表示,除了之前透過Jonathan的介紹,了解編書動機及文圖編目外,此次親自覽書細看,發覺佛光山真是了不起,圖片的說明及出處詳列有序,具足學術參考價值,希望《圖典》讓學生與學者教授都能受益,更希望能夠在未來有更密切的合作。
除了捐書,佛光人也「以書顯人」,主題論壇「以藝術弘揚人間佛教(The place of art in the practice and study of Humanistic Buddhism)」,由倫敦佛光山青年學者讀會的Yuhan Chang、Jenny Su,倫敦佛光青年團的Willy Chen、Criest Sqenix,及倫敦佛光山英文讀書會劉艷梅等5人,向大眾介紹《圖典》,分享閱讀喜悅。現場有30多位學者、教授、學生及佛光會員參與。
Jenny Su講述了佛教與書法的關聯,並提及星雲大師雖然眼睛看不見,仍然每日寫字不輟,獨創的一筆字書法,讓人感動大師的慈悲與智慧。Jenny也分享了平日抄寫《心經》,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更有智慧和韌性去面對人生的逆境及煩惱,也希望與會的人在遇到困境時,能在佛法中找到解答。
Willy Chen提到,他曾與許多圖書館員聊天,並得知許多百科全書都沒有《圖典》解釋的詳細,《圖典》的圖片更加清晰,且將出處標記地一清二楚。讀到「工藝類」中關於「曼陀羅」的介紹時,他非常訝異:為何精心製作出這麼美麗的事物後,又要將其摧毀?詢問法師才明白背後的用意是提醒修行人「不要執著」。
Criest Sqenix對於寺院建築深感興趣,他從佛光山總本山的殿堂中,看到中國傳統堂奧的宏偉,從歐洲法華禪寺的現代風格,看到本土發展的藝術建構,更從倫敦佛光山看到星雲大師致力宗教融和的尊重與包容的性格。
現場交流時,學生David說,他對佛寺建築十分有興趣,此次參加論壇很有收獲,世界各地的佛光山別分院,將列入他人生必訪之地的清單。
最新消息
覺誠法師線上講座 談馬來西亞佛光山與人間佛教
2021-01-17福山寺佛化婚禮 曾楚淵與魏台欣締結良緣
2021-01-17用「彈性」面對疫情 雪梨佛光青年營開營
2021-01-17一社區一蓮花講座三義五穀宮開講 談養生之道
2021-01-17健走團體參訪南島佛光山
2021-01-17許文融「行願千里」紐西蘭二館開展 名家歎為觀止
2021-01-17三好歌曲傳唱五大洲 西澳代表勇奪佳績
2021-01-172021「三好歌曲」歌唱觀摩賽暨創作大賽 傳遞人間真善美
2021-01-17「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與寒冬包覆嬰兒的方式有關
2021-01-17國光讀報創先鋒 看見孩子創意成長
2021-01-17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