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花瓶製袈裟~火獅有創意
2020-10-17
自稱「火獅」的剪黏大師陳三火,有一次隨手用破碎的花瓶創作,卻無意間為傳統剪黏藝術開創了「以摃代剪」的新技法,獨創的「自然摔碎找尋元件」技法,以回收破花瓶、碎陶碗等「廢物再生」而成,讓流傳四百多年的剪黏技藝走出新格局,陳三火老師因此於2015年榮獲藝術民俗工藝類最高榮譽「全球中華文化薪傳獎」。
因為「以摃代剪」,所以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依花瓶被敲破的自然形狀,來找尋適合的剪黏位置,使人物的姿態更為活靈活現、別具神韻,就如圖片中達摩祖師的袈裟,碎片層層疊疊,交錯貼出生動造型,完美呈現了袈裟的飄逸及層次感。
另一件作品「灌籃」,選手身上的運動服,額頭、手腕綁的毛巾,因灌籃動作產生的人體線條與律動感,若不近看,實難想像是由堅硬、隨機碎裂的陶瓷片黏製而成。
想欣賞令人耳目一新的當代剪黏工藝之美、之巧,走一趟佛陀紀念館本館的二樓展廳,逸品盡收眼底。
定點導覽14:00歡迎大家前往聆聽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
展演地點: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二展廳
展演時間:2020-07-22 至 2021-04-18
展覽專網:http://lnago.com/ADO6I
因為「以摃代剪」,所以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依花瓶被敲破的自然形狀,來找尋適合的剪黏位置,使人物的姿態更為活靈活現、別具神韻,就如圖片中達摩祖師的袈裟,碎片層層疊疊,交錯貼出生動造型,完美呈現了袈裟的飄逸及層次感。
另一件作品「灌籃」,選手身上的運動服,額頭、手腕綁的毛巾,因灌籃動作產生的人體線條與律動感,若不近看,實難想像是由堅硬、隨機碎裂的陶瓷片黏製而成。
想欣賞令人耳目一新的當代剪黏工藝之美、之巧,走一趟佛陀紀念館本館的二樓展廳,逸品盡收眼底。
定點導覽14:00歡迎大家前往聆聽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
展演地點: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二展廳
展演時間:2020-07-22 至 2021-04-18
展覽專網:http://lnago.com/ADO6I
最新消息
藝術度眾無障礙 真心互動成好友
2021-03-06線上聯合開學禮 啟動不一樣的學佛模式
2021-03-06佛光童軍羅浮訓第一期訓練圓滿 學員熱烈回響
2021-03-06美東三好兒童教學組代表跨國連線雲集 蘊釀今年佛學會考兒童組題庫
2021-03-06謝珍、任玫母女檔 為興學教育盡心力
2021-03-06〔人間菩薩〕Chris以身作則帶領團隊行三好
2021-03-06〔人間菩薩〕BARRET 飾演阿難 以三好四回饋社會
2021-03-06〔人間菩薩〕Ivy 以教育事業回饋培育之恩
2021-03-06〔人間菩薩〕Tabian老師設立三好校園推廣委員會
2021-03-06〔人間菩薩〕Maje教授投身宿霧藝術學院 耕耘人間佛教本土化
2021-03-0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