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國寺《佛法真義》閱讀分享 生命是無限的循環與希望
2019-09-30
佛光山安國寺北五區各分會,9月28日於佛光山安國寺大殿舉行《佛法真義》閱讀分享座談會,由士林一分會委員翟玉華主持,委員謝美梨、組長林貞環和林象濟與談,百餘位佛光人體悟生命是無限的循環,無限的希望。
翟玉華說《佛法真義》能讓讀者了解苦空無常,以空為有,好比沒有空的房間,要睡哪裡;人的腸胃五臟六腑沒有空間,怎麼能存活?無常是沒有定型的,可以改變自己,可以再進步,可以再上升,可以更善、更美、更好,無常給予眾人學習中道的希望,堅定信仰,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
「生命的流轉無始無終,不憂不悲的用平常心看待生死,如花開葉落的自然,就能擁有大自在的解脫世界。」林象濟分享因父母相繼往生的因緣加入佛光會,有機會學佛,對人生充滿歡喜、充滿希望。他體認人生不能沒有佛法信仰,不能沒有佛法智慧來解決人生的問題。並提及父母學佛、行佛,生時身口意常行三好、四給,他深信阿彌陀佛、觀音與勢至菩薩會接引老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歡喜是人間佛教的性格,謝美梨以星雲大師說的轉念,將生老病死轉念成老病死生,就不會感到害怕,而且明白死後還會重生,這樣生死也就沒什麼值得罣礙了。他並舉例同修學習大師「以病為友」,把病痛當作是對生命向上提升的因緣,透過苦的磨練與學習,轉苦為樂,如大師所說只要懂得回頭轉身,人生還是可以過幸福的日子,讓人對生命懷有無限的希望。
林貞環闡述生死是一貫的,就像旅行一樣,從此處到彼處,只不過往生要有好的去處,平常生活中就要多做好事、多說好話、多存好心,修持隨重、隨習、隨念往生的三個條件。他分享,由《淨土十疑論》第五疑中「常念佛故伏滅煩惱,得生淨土,隨分得相見」,第九疑「在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男眾相」,感應到父母往生善處,釋懷不已,但仍虔誠念佛誦經,將功德回向父母。
翟玉華說《佛法真義》能讓讀者了解苦空無常,以空為有,好比沒有空的房間,要睡哪裡;人的腸胃五臟六腑沒有空間,怎麼能存活?無常是沒有定型的,可以改變自己,可以再進步,可以再上升,可以更善、更美、更好,無常給予眾人學習中道的希望,堅定信仰,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
「生命的流轉無始無終,不憂不悲的用平常心看待生死,如花開葉落的自然,就能擁有大自在的解脫世界。」林象濟分享因父母相繼往生的因緣加入佛光會,有機會學佛,對人生充滿歡喜、充滿希望。他體認人生不能沒有佛法信仰,不能沒有佛法智慧來解決人生的問題。並提及父母學佛、行佛,生時身口意常行三好、四給,他深信阿彌陀佛、觀音與勢至菩薩會接引老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歡喜是人間佛教的性格,謝美梨以星雲大師說的轉念,將生老病死轉念成老病死生,就不會感到害怕,而且明白死後還會重生,這樣生死也就沒什麼值得罣礙了。他並舉例同修學習大師「以病為友」,把病痛當作是對生命向上提升的因緣,透過苦的磨練與學習,轉苦為樂,如大師所說只要懂得回頭轉身,人生還是可以過幸福的日子,讓人對生命懷有無限的希望。
林貞環闡述生死是一貫的,就像旅行一樣,從此處到彼處,只不過往生要有好的去處,平常生活中就要多做好事、多說好話、多存好心,修持隨重、隨習、隨念往生的三個條件。他分享,由《淨土十疑論》第五疑中「常念佛故伏滅煩惱,得生淨土,隨分得相見」,第九疑「在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男眾相」,感應到父母往生善處,釋懷不已,但仍虔誠念佛誦經,將功德回向父母。
最新消息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歲末檢討 互相了解與學習
2021-01-17傳播人間真善美 西澳人間通訊社喜添生力軍
2021-01-17紐西蘭業餘畫家為道場作畫 呈現當地人文色彩
2021-01-17法寶講座 我是佛
2021-01-17【星雲大師全集10】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14
2021-01-17〔人間菩薩〕蔡淑貞直下承擔 永不退票
2021-01-16〔人間菩薩〕陳澕利伉儷 依教奉行常樂我淨
2021-01-16南華大學生死系碩士班 心靈療癒成果展超人氣
2021-01-16台北道場2021素齋談禪
2021-01-16【星雲大師全集10】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13
2021-01-1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