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領眾談生死
2017-04-09
4月8日,600餘位愛書人於普門寺大雄寶殿「談生論死」,整日課程人人神采奕奕,細聽佛陀怎麼說、大師怎麼說、學者怎麼說,學員也紛紛發表收穫與感想。人間佛教讀書會「2017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第二場次,以「四說一論壇」方式隆重展開生死這部大書。
普門寺住持滿方法師以歌聲迎賓後勉眾,面對死亡,要先做好準備、預立遺囑,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方能往生淨土。
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及推廣中心主任永有法師以《心經》、《阿彌陀經》分享生死觀,《心經》強調空性,是為了破解人們對於「有」的執著,對於物質生活的執著、對世間所有名望、所有一切的執著,所以《心經》說空。至於空了以後呢?當人們破除這些執著後,反而能進一步印證真空生妙有。這也是為什麼有極樂世界的境界產生,因為極樂世界其實就是一個人能夠悟到空性的當下。
永有法師提到,人會害怕死亡是因為不瞭解,一般具有瀕死經驗者在回顧時,會發現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場景,即是在發揮愛心助人的時候,歷經此過程而重獲生命後,這些人往往都變得更積極樂觀、熱於助人、珍惜生命。
人間佛教研究院海內外書院執行長妙勤法師分享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中「佛教對生死的看法」說明,往生就像移民,需要具備資糧;以及古代高僧示現預知時至的例子。星雲大師教導發願「我是佛」、在生活中要力行三好、廣結善緣,期許大家要留德於子孫,多聽經聞法、把握當下,方能生死自在。
下午第一堂課,人間佛教讀書會滿穆法師運用讀書會帶領討論法,引導與會大眾複習上午課程,並暢談對生死的看法。
研討會壓軸的「談生死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主持,邀請三位與談人,佛光山寺副住持慧昭法師、永有法師、佛光山弘講師永文法師,分別就「生死輪迴中記憶會消失嗎」、「對催眠療法的看法」、及「如何面對親人往生」、「佛教對自殺的看法」等議題,分享智慧與經驗。
慧昭法師表示,生死是自然現象,人有痛苦來自「忘不了人世間恩怨情仇」,學會遺忘是個良方,透過修行放掉執著,能讓自己自在歡喜,並特別提點如何運用《金剛經》中離相的修行智慧。
永文法師分享與病為友經驗時談到,面對生死要以「無住心」來面對,人間佛教的生活是修行、社會是道場、眾生是佛祖、歡喜是開悟。
永有法師說明20幾年來催眠治療的發展,也回答了不同信仰的人死亡後看到觀音、聖母瑪利亞等不同形象與意識田中所留存影像的關聯。
覺培法師提到,星雲大師心繫眾生,是學佛人的最佳典範,勉眾要常親近善知識、培養更多善因好緣,遇境用佛法來解套,方能找到病因、對症下藥。
普門寺住持滿方法師以歌聲迎賓後勉眾,面對死亡,要先做好準備、預立遺囑,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方能往生淨土。
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及推廣中心主任永有法師以《心經》、《阿彌陀經》分享生死觀,《心經》強調空性,是為了破解人們對於「有」的執著,對於物質生活的執著、對世間所有名望、所有一切的執著,所以《心經》說空。至於空了以後呢?當人們破除這些執著後,反而能進一步印證真空生妙有。這也是為什麼有極樂世界的境界產生,因為極樂世界其實就是一個人能夠悟到空性的當下。
永有法師提到,人會害怕死亡是因為不瞭解,一般具有瀕死經驗者在回顧時,會發現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場景,即是在發揮愛心助人的時候,歷經此過程而重獲生命後,這些人往往都變得更積極樂觀、熱於助人、珍惜生命。
人間佛教研究院海內外書院執行長妙勤法師分享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中「佛教對生死的看法」說明,往生就像移民,需要具備資糧;以及古代高僧示現預知時至的例子。星雲大師教導發願「我是佛」、在生活中要力行三好、廣結善緣,期許大家要留德於子孫,多聽經聞法、把握當下,方能生死自在。
下午第一堂課,人間佛教讀書會滿穆法師運用讀書會帶領討論法,引導與會大眾複習上午課程,並暢談對生死的看法。
研討會壓軸的「談生死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主持,邀請三位與談人,佛光山寺副住持慧昭法師、永有法師、佛光山弘講師永文法師,分別就「生死輪迴中記憶會消失嗎」、「對催眠療法的看法」、及「如何面對親人往生」、「佛教對自殺的看法」等議題,分享智慧與經驗。
慧昭法師表示,生死是自然現象,人有痛苦來自「忘不了人世間恩怨情仇」,學會遺忘是個良方,透過修行放掉執著,能讓自己自在歡喜,並特別提點如何運用《金剛經》中離相的修行智慧。
永文法師分享與病為友經驗時談到,面對生死要以「無住心」來面對,人間佛教的生活是修行、社會是道場、眾生是佛祖、歡喜是開悟。
永有法師說明20幾年來催眠治療的發展,也回答了不同信仰的人死亡後看到觀音、聖母瑪利亞等不同形象與意識田中所留存影像的關聯。
覺培法師提到,星雲大師心繫眾生,是學佛人的最佳典範,勉眾要常親近善知識、培養更多善因好緣,遇境用佛法來解套,方能找到病因、對症下藥。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