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我們
佛光山開山56周年 金光明寺抄經祈願走過難關
2022-05-17南台別院同步抄經 祈願世界疫情消弭世界和平
2022-05-17渥太華佛光山新戒回寺 首次抄經座談修道會
2022-05-17佛光山開山56周年紀念日 5位大馬出家青年僧親屬蒞臨東禪寺線上觀禮
2022-05-17台東大學烘培課進道場 金剛寺弘法有亮點
2022-05-17紐約協會三好娃娃花車大遊行
2022-05-17巴西如來寺響應「佛光山開山56週年全球同步抄經修持」
2022-05-17世界總會30周年 里斯本協會26周年紀念回顧
2022-05-17佛光三十奮起飛揚影像展 多倫多放光
2022-05-17芝加哥繼往開來奮起飛揚 佛光三十影像展揭幕
2022-05-17
放眼國際
聯合國CSW66 平行會議發表 「國際佛光會在印度~促進女孩和婦女的平等」
聯合國婦女署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6屆平行會議3月16日繼續進行第三天議程,其中焦點包括國際佛光會以「國際佛光會在印度~促進女孩和婦女的平等」主題,發表印度「大樹下」教育專案,分享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最早在印度弘法倡議婦女受教權至今的成果,近千人跨越時空在當天上午六時上線共襄盛舉,進一步了解國際佛光會在印度菩提迦耶通過教育賦予女孩和婦女權力的工作,以及未來在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目標。 在這場會議中,包括來自拉達的Stanzin Samchok等四位女子佛學院的學生參與「大樹下」教育專案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參與「大樹下」獨特的教育項目和「三好宣講」體驗心得,Stanzin感謝星雲大師提供他們增上的機會,並且讓她們了解落實「三好」即是體證佛法。 Diskit Angmo是菩提迦耶佛光山印度佛學院的學生,Diskit說,除了教導書本知識,還教導當地學童學習「行三好」,她見證了孩子們行為的變化和道德的提高。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二年級學生的Stanzin Samchok加入佛光山至今15年,她認為「三好宣講」通過戲劇去不同的村莊傳播三好,希望在未來更加熱情地教學,因為這個項目的主要目的,不僅是學習,還要教導成為一個好人,讓這個世界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居住地。 在此之前,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心保和尚首先發表歡迎辭,保和尚感謝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給予國際佛光會參與其中的機會。國際佛光會在創會會長星雲大師領導下,國際佛光會專注於宗教間對話,支持宗教間的和諧對話。這些對話不僅僅是關於信仰,還包括不同性別和種族之間的平等、尊重和包容。我們站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希望社會更加和諧。尋求一個和諧和尊重的世界。此次國際佛光會介紹我們在印度的工作,祝會議圓滿成功,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和諧與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紐約分會秘書、阿富汗婦女項目國家聯合主席Voyka Soto,因與國際佛光會合作,協助流離失所的阿富汗企業和職業女性在美國順利開展的新生活與工作專案。感謝國際佛光會本著團結和信任的精神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滿足阿富汗新移民家庭的需求,特別感謝聯合國辦公室主任有望法師,與紐約多元宗教中心合作,進行四個小時的往返車程與阿富汗家庭會面,分享生活中非常特殊的文化細微差別。受到國際佛光會善行的啟發,也了解國際佛光會通過珍惜生命將言語轉化為行動的合作方式。 本次會議貴賓還有聯合國全球傳播部外展司民間社會部負責人哈瓦·迪亞洛(Hawa Diallo),迪亞洛讚揚國際佛光會通過實施各種包容性教育計劃和職業機會,在全球範圍內賦予婦女和女孩權力,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促進性別平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Hawa表示這是一項集體努力,打破社會中的各種偏見,建立婦女平等需要團結合作。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東南亞及印度副秘書長覺誠法師也在發表會上提到國際佛光會在印度緣起,並分享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如何在印度撒下好的種子?如何在印度推廣教育、慈善、和平及平等?從1963年,星雲大師到印度的菩提伽耶與印度的首相Nahru會面開始。星雲大師接受了僧伽先那法師的邀請,到印度成立了世界國際佛光會,成為印度的第一個非漢語系的國際佛光協會。到進一步成立菩提伽耶佛學院,因為印度女性在印度實行教育計劃,至今他們繼續著這項在清奈的希望之村計劃,繼續慈善救濟工作,重視衛生及女性的教育。 2019年,國際佛光會總會長心保和尚繼續印度的和平之旅。在去年新冠肺炎期間,也給予印度許多物資上的援助。國際佛光會繼續在菩提樹下撒下種子,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融古匯今,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碑。 除了參與學生上場分享,菩提迦耶佛光山負責人、大樹下(Under The Big Tree)項目負責人妙軒法師也以紀錄短片介紹佛光山印度佛學院,與佛光伽耶育幼院的工作報告。在印度比哈爾邦(Bihar)進行的「大樹下」教育專案是沒有圍牆的教室,不受空間限制。妙軒法師表示在印度,慈善工作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但慈善的推動應該秉持「救急不救窮」的原則,協助當地人站起來,幫助民眾以現有的資源解決當地的問題,針對鄉村孩童的「大樹下的課堂」,針對社會大眾的「三好宣講」都是以推動三好為核心課程。 根據紀錄片,2017年5月「三好宣講」首場選擇在正覺大塔前廣場舉行,這女子佛學院學生們第一次站在群眾面前,但現場群眾在聽講之後給予相當的鼓勵,其中有位參加者就說:「這是我們印度真正需要的,希望今天在現場聽到的人,要確實去實踐,並且要說給別人聽,我們印度才會進步。」 與Diskit Angmo和Stanzin Samchok同時分享專案推動心得的還有Vijeta Negi和Tenzin Drema,Vijeta Negi八歲時去佛光伽耶育幼院,她說,因為從小在生活中種下佛法,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目前是現代護理學院Annandale Shimla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 Tenzin Drema來自阿魯納恰爾邦達旺(Arunachal Pradesh) ,目前在達旺多吉汗都政府學院(Dorjee Khandu Government College, Tawang)學習第一年。她認為身為「大樹下的課堂」和「三好宣講」項目的成員之一,有很多機會展示自己不知道的潛力,那也是她人生的轉折點。緊接在四位學生的分享後,印度加爾各達佛教中心的妙如法師,也分享了當地女子佛學院及婦女兒童社教工作,還有根據印度各地的不同情況,陸續成立七個國際佛光會協會。 會議最後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致閉幕詞,覺培法師衷心感謝過去 17 年來在印度從事教育工作的所有老師和法師們的辛苦,讓大家看到了經過教育在印度土地上的光明。佛教起源於印度,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提倡「平等」思想。 作為一個國際佛教組織,國際佛光會跟隨著星雲大師的腳步,在全球以行動實踐平等的理念,環保和教育一直是國際佛光會的關注重點。 會議中還有觀眾問答部分及熱烈的迴響,結束前國際佛光會聯合國發展委員會主委亦是本次會議住持人,也特別介紹國際佛光會合作夥伴的祝福,全國商業和職業婦女俱樂部聯合會主席Megan Shellman-Rickard。 本次出席會議的還有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和國際佛光會美東副祕書長永固法師,各地法師,檀講師等及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各協會、分會幹部代表。
聯合國同心 信仰領袖激勵人心
國際佛光會聯合國辦公室與非洲國家聯盟非政府組織,於2月3日舉辦「2022年聯合國世界多元宗教和諧週」視訊論壇,特別邀請民間社會合作夥伴和宗教組織,西來寺住持、國際佛光會美西副秘書長慧東法師代表佛教發表。 2022年至關重要,是標誌著國際佛光會邁入世界宗教間和諧週活動第10個年頭。鑑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顛覆了對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假設,在全球範圍內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主題「在大流行恢復期間對抗污名和衝突的信仰和精神領導力」,建立跨越邊界的溝通橋樑,通過匯集信仰和精神領袖激勵世界人民,繼續致力於推進發展和平與和諧文化的事業。運用道德精神應對世界各國人民和國家之間團結與合作的需要,以公平共享的資源控制新冠病毒的禍害。 論壇從歌曲〈One Love〉,及放映過往宗教和諧週舉辦的活動短片中開啓序幕。國際應用心理學協會 Judy Kuriansky 博士主持致歡迎辭。聯合國工作人員娛樂委員會啟蒙協會顧問 Zoe Chang 牧師,引用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我決定用愛生活」祝禱,祈求賦予信仰領袖善美思想、智慧、力量和勇氣,成為所有信仰之間的橋樑,建立一個更加公平與和平的世界。 聯合國全球傳播部傳播官員 Felipe Queipo 就信仰領袖和精神領袖,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作用發表聲明,1945年聯合國成立是一場毀滅人類的全球衝突的結果。我們面臨著非常具體的地緣政治挑戰,在某種程度上仍在繼續,但今天 2022年的世界與1945年大不相同,甚至和平的定義在1945年也發生了變化。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與民間社會和成員國的合作,我們將和平重新定義為生活質量。 今天聯合國的三大支柱是優質教育、優質溝通和優質外交,聯合國部門試圖參與在各個層面和做全球溝通,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憑藉努力和專業知識做出貢獻。當然還有各種形式的正規教育機構的優質教育,提供的非正規教育,以及以娛樂和公共信息形式進行的交流。Felipe 提及通過在國際公務員的服務,了解到聯合國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的目標。2022年新的挑戰更多是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以合作的精神參與國際關係,與不同的信仰傳統和宗教組織進行對話和外交。2030年議程的精神是信仰國際社會的主要承諾之一,是實現不讓任何人掉隊的偉大目標,因此相互尊重、合作、幫助、支持、共同努力是實現拯救個人並為他們提供幸福快樂的願景。 國際佛光會美西副秘書長慧東法師以「同情心和公平是消除汚名和衝突的關鍵」為講題,他提及兩年來的新冠病毒疫情,不僅威脅全球人民的健康生活,截至目前亦有5百68萬人喪失生命。法師悲痛表示,面對新冠病毒的大流行,一些亞洲族裔遭受不平等的對待,飽受他人歧視和傳播病毒的污名。根據疾管局的說法,污名是對可識別的人、地區或國家的歧視,與缺乏新冠病毒如何傳播的知識,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以及散佈謠言和八卦息息相關。他強調沒有一個人或一群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傳播新冠病毒。 法師以一對分別在政府機構和學校工作的加州夫婦,不明事理向亞裔美籍夫婦指責傳播病毒為例。他說明這不是一件孤立的案例,類似的事件經常在新聞媒體中報導。自疫情大流行以來,新冠病毒的污名不斷被不肖政客誤導,致使許多亞裔人民生活在恐懼之中,並導致種族歧視和暴力等社會問題,犯罪率急劇上升顯示生命財產的危險性。 目前對抗新冠疫情大流行,促進人類福祉而言,消除污名和衝突至關重要,不同宗教組織和領袖可以發揮重要角色,人類的善良是源於內心深處和思想,通過慈悲和愛、尊重和公平,培養心靈良好的品質。法師宣揚國際佛光會和全球佛光山別分院,多年來為促進多元宗教間的融和,秉持慈悲與平等願心舉辦各項為世界和平祈禱、植樹救地球等跨信仰活動。希望藉由一起努力的具體行動,人們能夠在心靈中培養慈悲心和公平,最終消除生活中的汚名和衝突,共同建設一個相互尊重和愛的美好世界。 主要提案國致辭 獅子山共和國新任常駐聯合國代表 Fanday Turay 大使致辭,衝突在人類社區和人際關係中是不可避免的,應該盡一切努力減少衝突,以確保您創造時間和協同作用,專注於遏制和消除隱蔽的流行病。但當今世界上的衝突仍在蓬勃發展,聯合國是確保和平與安全符合其憲章目標的堡壘。在信仰和宗教領袖的影響下,實現和平與宗教間的和諧是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從和平不安全世界的影響的棱鏡來看,遏制衝突的必要性、爭取平等獲得疫苗、解決日益加劇的貧困和地區、氣候變化威脅的多邊努力中,這次活動被認為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因為它是我們展示如何在聯合國共同努力應對時代挑戰並找到解決辦法的一種方式。在這方面,呼籲各代表團加倍努力,在各自國家創造必要的環境,為宗教間和精神領袖的領導提供支持,以動員社區採取和平與和諧持續行動。 摩洛哥常駐聯合國代表 Omar Hilale 大使,強調以促進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的方式就新冠病毒康復進行溝通的重要性。宗教領袖在反擊和打擊仇恨言論、錯誤信息和誤導性教學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他們使用基於事實信息的精神信息和佈道來預防和減少費用和污名。為社區中的人們提供安心,並促進健康和節約的做法。在解決家庭暴力問題時,特別是針對婦女、兒童和其他人的暴力,宗教領袖提供支持並鼓勵受害者尋求幫助。他們強調了反思和祈禱的基礎提供的機會,並鼓勵社區採取措施來管理壓力並保持希望。政府有機會在社會各個層面對心理健康問題採取行動,尤其是通過確保系統性改變和消除污名的政策。 巴林王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Jamal Alrowaiei 大使,提出了聯合國關於用良心和愛促進和平文化的決議,從而將4月6日確定為國際良心日。自新冠病毒大流行蔓延至今已近兩年,許多人認為這是自二戰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全球危機。事實上,這場大流行不僅造成了生命損失和毀滅性的健康和經濟破壞,而且還導致仇恨和仇外心理的增加,並突出了現有的不平等和社會,特別是在獲得教育、公共衛生和技術方面。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成員國,與相關利益攸關方合作,一起努力和合作變得更加重要,以促進寬容的價值觀,以及宗教間和知識分子間的對話與共存。 加拿大常駐聯合國副代表 Richard Arbeiter 大使提出一份由加拿大仇恨犯罪報於2021年3月發布的法學家警告,出於宗教動機的仇恨犯罪正在迅速增加,幾個月前,加拿大遺產部舉行了兩次關於伊斯蘭恐懼症和反猶太主義的虛擬全國峰會,匯集了社區、信仰和信仰領袖、倡導者、活動家和民間社會成員的多元化團體,以打擊歧視和一切形式的仇恨。雖然遠非完美,但這就是包容和尊重多樣性的意思。這種應對措施需要信仰和信仰領袖、社區和民間社會、非政府合作夥伴,不斷反思我們的國際大流行應對措施的包容性和社會方法是什麼樣的。 羅馬教廷常駐聯合國觀察員代表團 Gabriele Giordano Cassia 大主教致辭,國際社會每年2月慶祝自2010年以來的跨宗教和諧週,其目的是促進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間的對話、理解和諧與合作,以便更好地根據不同的宗教傳統推進。通過喚醒我們真正的精神價值觀和恢復宗教意識,尤其是在年輕人中。教皇指出如此多的衝突源於唯物主義思想,以及肆無忌憚的貪婪和冷漠的危險政策,那是基於武力法則而不是法律效力,這就是宗教間和諧週和國際人類博愛日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獅子山共和國駐美國大使 Sidique Wai,被稱他為人民大使,多年來作為紐約市警察局的社區聯絡員,他提及在談論社會問題、新冠病毒的恰當性以及對世界的吸引力,不要忘記那些負擔不起的國家,當我們所有人走到一起時,新冠病毒將成為過去,這就是引起共鳴或貫穿整個過程的原因。 其他會員國宗教信仰領袖發言有:紐約 Nusantara 基金會主席 Imam Shamsi Ali 博士、演員殿堂教士 Rabbi Jill Hausman、印度教牧師 Swami Tyagananda、一神論普遍主義者 Craig Robano 博士、亞基民族 Tahila Mintz、紐約女議員 Jenifer Rajkumar、紐約市巴哈伊精神大會的社區關係經理 Sepideh Behzadpour、聯合國非洲大會主席 Mohammed Nurhussein 博士獻詞,談及已故大主教德斯蒙德·圖圖作為和平締造者和統一者的遺產。 活動中穿插著動人心弦的音樂表演有國際知名作曲家 Russell Daisey 演唱〈One in Faith〉,表達我們是一個大家庭,都想在一起的心願。印度尼西亞音樂獎得主穆斯林二人組 Ungu 和 Lesti 演唱穆斯林歌曲,傳達了歡迎齋月的穆斯林的幸福和遠距離愛情的信息。 聯合國的NGO非洲大會主席兼創始人 Gordon Tapper 致閉幕詞,今年的活動是由最多樣化熱誠和信仰領袖代表共同贊助的,主題是跨宗教和諧計畫,隨著我們慢慢擺脫百年來最嚴重的流行病,這種對全球生活各個方面的破壞,沒有人強調我們的命運和人類的相互依存,與流行病聯繫起來突出我們的脆弱性。因此在氣候變化的壓力下,地球上的人類需要集體行動,跨信仰相互合作。在這場大流行病期間,衛生專業人員和英雄們無私服務,最好地表達共同人性對公平的需求。慶祝宗教和諧週,跨信仰合作和團結創造了和平文化,體現為人類和平與正義服務。希望這種類型的合作與團結一致,著手開展項目以鞏固社區之間的關係,努力實現社區和平的目標。 Gordon 感謝獅子山共和國、加拿大、摩洛哥、羅馬教廷和巴林王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贊助,以及慶祝主辦這些活動10周年的非政府組織如:聯合國非洲大會和合作夥伴、Give Them a Hand Foundation、Nusantara Foundation、國際佛光會、國際應用心理學協會和聯合國工作人員娛樂委員會啟蒙協會。並感謝國際佛光會聯合國辦公室主任有望法師的帶領下,國際佛光會除了贊助金額外,多位義工 Angelina Sun、Helen Leong、Judy Chiang 和 Peter Hsu 投入心力,參與活動策畫、會議討論、報名登記、海報設計,以及非常繁瑣IT網路等工作,活動得以順利圓滿達成,展現佛光人服務精神和堅強實力,獲得與會代表們的肯定和讚賞!
台灣小畫家在國際繪畫賽大放異彩
台灣小畫家技藝高超、創意新穎,在「仰望星空暢想——國際少兒環保公益繪畫大賽」中,大放異彩,分別奪得2個特等獎、2個二等獎和3個三等獎! 6歲李庭君以「看見希望」和15歲羅弘哲的「仰望星空」,並列贏得特等獎。侯伊螢、葉秋汝分別以「星空下的奇蹟」和「思危」獲得二等獎。陳禹辛、盧怡亘、薛郁諠分別以「天上星星陪我一起做環保」、「飄」和「仰望星空」獲得三等獎。高雄人間大學獲得組織獎。 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舉辦的「仰望星空暢想——國際少兒環保公益繪畫大賽」,參賽作品經評審委員們初審、複審等反復斟酌和評議後,7月1日公布5名特等獎、10名一等獎、20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以及8個優秀組織獎、7個組織獎。 本屆繪畫大賽因受疫情影響而延期舉辦,雖然境外疫情仍在持續,但全球各地參賽熱情不減,收到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巴西、巴拉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的作品。 3歲到15歲的小畫家們,通過純真無邪的雙眼、天馬行空的思路、熱情質樸的筆觸、不拘形式的風格,彩繪出不少深具環保理念的佳作,也在心裡埋下愛護生態的種子。 本屆大賽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美術研究所教授高冬、清華大學教授程剛、中國綠發會副祕書長王豁、人民網收藏頻道主編魯婧、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二級調研員趙賓、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張靜之等七位評委,依契合主題、藝術性、創新性、豐富性等標準,以專業、嚴謹、客觀的原則多措並舉,確保公平、公正、透明始終貫穿評選工作的全過程。 7月24日,將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未來劇院舉行頒獎典禮,屆時將有來自美術、教育、環保、媒體等諸多領域的專家學者蒞臨現場。
教育人文
人間佛教的倡議與演變 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反思大馬佛教發展
2022年5月12日晚上8點,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教育中心、馬大佛學會聯合主辦線上講座,主題為「人間佛教的倡議與演變」,邀請到立卑師範學院華文講師黃先炳博士主講,以及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高級講師林德順博士,擔任講座主持人。 黃博士認為,關於「人間佛教」的倡議,離不開印順導師和太虛大師。印順法師認為,人間佛教是對治的,即重生和重人;是顯正的,即重視現實人生的。太虛法師在晚清民國時期,面對外在「廟產興學」和內在佛教腐化的危機下,作為革新派對傳統佛教進行判教,包括分別宗(特殊經驗)與教(文字表達)。太虛認為末法時代,應修持和完善人格,保持人乘的業報,達到美滿人間才可修持大乘菩薩行果。 此後,在印順導師和太虛大師的立論基礎上,當代佛門人物推進了人間佛教的演變,以星雲、聖嚴、證嚴三位大師為主,促成人間佛教論述趨向多元一體,並行不悖。就不同法師的特點而言,太虛法師善於圓融;印順法師重視批判;星雲法師強調人間改善和法界圓明。 最後,黃博士將視野拉到本土,借印順法師的主張,反思人間佛教在馬來西亞發展的方向:一、佛教在本土的適應;二、開發佛教的精神資源;三、確立以人為本的原則。實際上,馬來西亞佛教發展歷程中也出現過諸如竺摩、達摩難陀唯悟等致力弘法的法師。馬來西亞多源流佛教發展,應追求多姿多彩,共存共榮。 本次線上講座百人參與,觀眾在問答環節踴躍提問,最終順利劃下句點。歡迎追蹤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臉書專頁(@HBRCUM),以獲得更多講座資訊。
全球首辦「自覺式管理文化」線上證書課程招生中
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合辦的人間佛教e學院「自覺式管理文化」線上證書課程,現正接受網上報名,課程將於7月至10月通過ZOOM線上教學,為期四個月。面對現代企業所發生的領導能力偏失及道德觀念問題,傳統文化應用於當代管理領域的價值逐漸受到關注。課程將傳承中華文化的佛教思想與當代管理學結合,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表示,佛光山的弘法事業,其成就有目共睹,這樣的成就是值得研究的。星雲大師是典範轉移的時代性人物,他的思想理論與實踐成果,是須予以嚴肅的對待,這對人類的未來發展有其必然的價值。佛光山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所涵攝的管理秘密藏有太多值得我們研究,並且以此建構「自覺式管理」,來彌補目前西方管理學所產生的問題。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表示,曾參與編輯《星雲大師全集》,記錄大師口述《佛教管理學》,大師說,所謂「自覺」,就是自我要求、自我肯定、自我啟發、自我覺悟。也就是佛陀教我們的「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自覺」就是最好的管理。佛光山在全球開創三百間寺院單位,以及五所大學、叢林學院、各級中小學校等,其中的管理要義可從大師口述的《佛教管理學》中汲取,它體現中華文化的管理智慧,是值得學習的佛教管理學著作。 「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的師資陣容強大,邀請佛教界、學術界和企業界精英擔任嘉賓講師,例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台灣水泥公司張安平董事長、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教授、台灣大學管理學院財金系陳嫦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以及台比荷聯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紹穎博士。 課程包含四個主題:一、自覺式管理經典;二、自覺式人才管理與組織績效;三、自覺式管理企業禪;四、自覺式創新力思維與智慧資本。課程修畢圓滿,將獲得主辦單位頒發的「自覺式管理文化」結業證書。 「自覺式管理文化」的新模式與新趨勢,是結合佛教與現代管理思想,各行各業可借鏡佛法的思想義理,提升公司的創新與競爭能力,凝聚員工的向心力,形塑企業的文化,是創造公司、員工和客戶三者之間,在身心愉悅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即日起受理報名至6月15日,額滿為止。課程和報名方式,請掃描QR Code瞭解更多。
讀報教育播種府都忠義國小
台南市忠義國小位於人文薈萃孔廟園區內,為教育部永續校園執行學校,5月11日首次邀請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暨《人間福報》讀報教育講師李秀珍為學校老師社群研習活動,分享《人間福報》讀報教育,共同「啟動思考,快樂閱讀」。一向重視閱讀的校長林德宗親自帶領近50位老師線上參與學習。 李秀珍首先簡單介紹如何成為福報學校,推展系統思考與圖文讀報策略。讓老師們清楚了解讀報教育。更教以閱讀啟動思考引擎,在做中學,透過跨領域學習來啟動讀報的樂趣。培養擷取資訊,統整省思能力的閱讀素養。 李秀珍舉例《人間福報》的豐富圖像、文字閱讀,說明報紙蘊藏近60多萬筆有效珍貴資訊,可滿足多元議題學習需求。還有語音下載可供不同人士需求,不同的聆聽學習。李老師以輕鬆唸謠介紹報紙各個精彩版面,活潑有趣。提及第七版的「智慧語錄」,可藉由「如是說」各行各業的生命體悟來啟發道理。另外「少年天地」則是學生們最愛的投稿版面。福報多元性,版面分類不同、議題不同,在教學上可互動連結,透過分類來提升記憶與思考,建構知識的索引。以閱讀力來提升素養的軟實力。 「福報可帶給學生什麼?」李秀珍表示《人間福報》涵括國際觀、品格教育、科普醫藥新知及藝文體育等多元主題,可創造品德、品質、品格、品味的四品人生。養成每日的閱讀,可以讓心靈豐富,每一天都充滿感動與歡喜。 林校長肯定《人間福報》是一份不具腥羶的優質報紙,充滿各種多元豐富議題知識,值得推動孩子們閱讀。更是歡迎俟疫情趨緩後,有因緣再邀請讀報老師們一起來共學推動閱讀,啟發孩子們活潑主動學習提升閱讀素養。對於宗教議題,李秀珍再推薦有科普新知的「趣味多腦河」及蘊涵生命教育之「奇人妙事」等皆不具宗教色彩之版面,同時可啟動孩子們尊重生命教育關懷。 短短1小時的社群讀報教育研習,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張瀞方也加入學習行列,共同拓展老師們對讀報的視野,及對《人間福報》進一步熟悉與了解,大家紛紛表達歡喜之意,也為府都孔廟學區灑下善美的種子。
慈善公益
跨宗教單車祈福主辦單位 回函致謝南島佛光山
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於5月10日收到基督城市中心Methodist Parish衛理教公會的感謝函,表示在5月1日舉辦的第三屆「跨宗教單車祈福之旅—Peace Train Interfaith Bike Ride」活動中,感謝道場給予大力支持,讓單車隊友可以來訪,尤其是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恭讀星雲大師〈為世界和平祈願文〉為車隊祈福,讓他們深受感動。信中並且表示,公會希望給道場做出捐獻,表達對道場的謝意。 「跨宗教單車祈福之旅」是紀念2019年在紐西蘭南島基督城回教寺院發生的槍擊案事件,主辦單位希望藉著騎單車拜訪各寺院,找回大眾心中的信仰與和平、重申種族平等、宗教自由的重要性,南島佛光山連續三年成為車隊必需拜訪的重要寺院。
南非德本協會浴佛淨人心 物資發放助災民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南非德本協會5月7日在鳳凰城工業學校禮堂,舉辦浴佛法會暨冬令救濟發放,約350人參加,與會者主要是4月11日遭豪雨、洪水和土石流波及,導致房屋被洪水沖走、倒塌或被淹浸的災民,德本災情依官方統計逾440人死亡、逾60人失蹤。當天活動為300戶受災家庭獻上最溫暖的祝福,並提供生活必需物資,包括毛毯、衣服、拖鞋、米、油、玉米粉、餅乾、麥片、水和6000片口罩。 發放前,禮請德本協會輔導法師、南非南華寺監寺慧行法師主法浴佛法會,帶領大眾持誦《心經》,共同慶祝悉達多太子在2000多年前降誕娑婆人間,大眾懷著歡喜心,並且耐心排隊輪流浴佛,等候中更有Avoca小學的學生到佛前歌唱,純真地表達感恩心。 德本協會會長季蓮致詞表示,德本遭受洪水肆虐,第五波疫情又日趨嚴峻,協會會員團結一心,本著佛陀慈悲憫人的精神和同體大悲的心情,為此次受難者祈福和發放物資。駐南非台北代表處副參事呂志堅與秘書方海波也受邀蒞臨會場共襄盛舉,肯定國際佛光會深耕慈善事業,實踐佛陀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利益大眾,指出極端天氣導致嚴重洪水災難,並向災民表示慰問之意,也一起參與發放物資。 年僅八歲的小學生Kwazi說洪水破壞了自己的家園,幸好全家人都安好,災後父母忙於重建整修工作,今天帶回家的物資將幇助一家人的生活需要。今年71歲的長者Jali說自己獨居,暴雨導致自家屋簷上的排水溝塌陷,排水不良導致屋頂漏水,災後就開始停水直到昨天。 為了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為未來人生奠定良好基礎。慧行法師特別帶領50位本土小學生進行三好運動宣誓,一起「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而與會大眾大多第一次接觸佛教與聽聞佛法,多數信仰原始宗教。因感受到佛誕節帶來的喜悅,大眾合唱具有非洲文化、熱情的〈生日快樂歌〉,代表大眾對佛陀虔敬之意,更跨越宗教藩籬,一同為佛陀慶生。 國際佛光會德本協會十餘年來,在歷屆協會長的帶領下,全體佛光會員發心服務、集體創作,也透過冬令救濟活動行三好四給,報答佛恩。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捐公益輪椅 心保和尚代表致贈台北市民
「人間有情・佛光有愛」財團法人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捐贈公益輪椅50台予台北市政府。於5月6日「2022國際蔬食文化節—蔬福生活」開幕式中,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代表致贈,台北市政府副市長蔡炳坤代表受贈並回贈予感謝狀,現場貴賓雲集共襄盛舉。 「歡迎大家在疫情期間,踴躍出席活動!」心保和尚致詞時表示,看到大家就看到我們的目標與希望。和尚說,地球只有一個,推廣蔬食就是在保護地球,是第一環保;吃蔬食能長養慈悲心,讓世界和平。 人間福報發行人慧傳法師接受專訪時表示,疫情爆發以來,時隔2年,今年再次舉辦「國際蔬食文化節」,表示我們開始要過著一種很正常生活了!報導說,素食者少受染疫若是屬實,則彰顯蔬食具有正面意涵,可以蔬食環保救地球。 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受訪時強調,佛光山一向秉持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感念星雲大師不捨衆生苦的初心,游象卿長者一生希望他的子孫能接續培養愛心護持佛光山的善舉,固定以輪椅與各地身障弱勢結緣。今日捐贈公益輪椅给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轉贈予士林、南港、北投等社福中心共15單位,期能與台北市民結緣。 「以慈善福利社會」是佛光山弘法四大宗旨之一,也是人間佛教所關懷的主要項目之一。依來法師接著說,星雲大師1953年擔任宜蘭念佛會導師開始,即非常重視弱勢族群,如監獄佈教、蘭陽仁愛之家、大慈育幼院、大慈育成中心等等。只要能救一個人就如同救了其背後的一個家庭,意義深遠。
生活休閒
日內瓦佛光人公益馬拉松 10公里快走比賽
為配合國際佛光會vegrun全球復蔬線上公益路跑歐洲段活動,日內瓦佛光會於4月和5月推出一系列快走活動。經過一個多月的快走訓練,5月14日,迎來第16屆日內瓦公益馬拉松10公里快走比賽。 日內瓦協會會長鄭育帶領三名佛光會員,首次代表日內瓦佛光會參加比賽。選手們身著印有選手編號的賽服,在覺芸法師帶領的20名佛光啦啦隊員的陪同下,一路歡聲笑語來到比賽起點。與近千名選手共同熱身後,於19:30出發,歷經1小時35分鐘,四位參賽會員攜手一起通過終點,進入300強。 鄭育伉儷在比賽中積極發揮帶頭作用,隨時根據會員們的身體狀態調整團隊的行走速度。會員們途中與許多外國友人互相打氣,分享素食環保理念。結下了非常殊勝的因緣。 啦啦隊員們在參賽者出發後,由副會長先生Joseph Borzykowski帶隊,途經連接法國和瑞士的「綠色之路」,穿越日內瓦湖畔著名的歷史遺跡la Grange公園,總計步行5公里後,來到比賽終點日內瓦噴泉迎接參賽者。啦啦隊裡年紀最小的蔡佳希小朋友,和專程騎車趕來助陣的藝菲小朋友,途中告訴覺芸法師,明年他們要代表佛光會參加日內瓦馬拉松的兒童賽。 會員王嬈麗抵達終點後向大家發出邀請,希望通過此次四位會員們的參賽因緣,鼓勵佛光人一起到戶外運動,帶動更多佛光人一起參加明年的馬拉松10公里路跑。 日內瓦馬拉松是歐洲最美麗馬拉松之一,路線設計涵蓋群山環繞的寧靜鄉村、市中心、美麗的日內瓦湖畔。設有八場比賽,馬拉松、馬拉松接力賽(4-6人)、半程馬拉松、半輪椅賽、對跑步者和步行者開放的10公里、Always的5公里、青少年賽(1至3公里)以及1公里親子賽。每年都吸引來自超過100個國家的數萬名跑者參加。最小的參賽者年僅3歲。
義大院長杜元坤 談健康新「膝」望
佛光山南台別院於4月24日特別邀請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以30年豐富經驗與950位鄉親分享如何挽救退化性關節炎-透過軟骨再生新技術,膝蓋磨損不動刀,及新一代膝關節軟骨細胞層片的移植治療等話題,讓健康重生新「膝」望!現場座無虛席。 台南市長黃偉哲讚譽杜醫師長期從事公益,充分實踐佛陀愛護人民的精神,而且南台別院講座及禮讚,皆能讓大眾獲得身心靈平安與療癒。市長也提及,膝蓋保持健康則人生是彩色的。講座將介紹膝蓋的健康保健,及防止肌肉流失暨膝關節的保養,精采可期。 滿舟法師開示,講座的源起於杜院長懸壺濟世行善多年,期望有因緣造福原生故鄉,回饋鄉親,今日正是台灣之光-杜元坤院長回台南的首場講座,現場也義賣杜院長新書,義賣所得全數捐作澎湖天主教惠民醫院重建基金,是超越宗教信仰的展現。 滿舟法師並提出,星雲大師也常將版稅捐贈到花蓮門諾醫院、慈濟醫院等,呼應宗教的尊重與包容。杜院長長期熱心偏鄉義診,也是守護澎湖十萬人的醫師,同時化身人間義工菩薩,勉勵大眾,世間最寶貴的是健康,在心靈應兼備:心寬自在、放下淡然、樂觀進取、感恩知足、學佛行佛及發心立願等六大保健,及擁有專業醫療、家庭支持、宗教信仰的三合一幸福人生。 杜元坤院長表示,膝蓋是承受人體重量最重要的部分,退化性關節炎會常侵犯負重關節,至於為何會有退化性關節,是因為膝關節的軟骨磨損,造成嚴重的發炎,又分物理因子造成的原發性退化性關節炎,及化學因子引發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五大症狀有: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僵硬、出現「喀喀聲」、關節變形、大腿肌肉萎縮等,杜元坤醫師說,可採用單腿站立、蹲下及30秒坐起測試、上下樓梯等方法,來自我檢測膝關節。 杜元坤再說明,退化性關節炎的分級與症狀。共分為4級,觀察重點是在3級的「骨刺」,與2級的「關節輕微變窄」;治療的方式種類很多,尤其市面上的保健食品雖百百種,但仍需視個人本身健康狀況來選擇服用。 針對不動刀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院長提供良方:體重控制、復健物理治療、口服藥物,及輔具的協助及注射治療。尤其以減重是首要步驟,更避免不當的姿勢來損傷軟骨,並且選對好運動,才能讓膝蓋不會痛,同時建議可選擇滑步機運動來減少膝關節的負擔,及健走要注意的事項。並提醒大家,當走路時腳會突然軟腳,或難以行走彎曲伸直且會疼痛,應該馬上就醫。 至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復健運動,可選擇熱身運動-關節運動併股四頭肌力訓練,強化運動-下肢肌力運動,功能運動-平衡運動,還提醒注意,適當的調整運動時間及方法。 杜元坤再為大家建立新觀念,面臨傳統的治療藥物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的情形,尤其心血管的疾病風險與藥物的劑量大小、使用的頻率、時間的長短等都有關聯,而「玻尿酸」是一種侵入性的治療,注入關節中,作用如同關節液,形成關節的潤滑保護。 「PRP關節微創注射式組織修復治療」,院長進一步講說,是退化性膝關節者的新選擇。PRP高濃度血小板的血漿,用自體抽出的血液經由離心過程得到的分離物,能夠提供人體自我修復的原料讓組織再生,更據有減少軟骨細胞壞死磨損抗發炎疼痛的功能,注射於發炎部位加速治療,PRP適用的範圍則有骨髓發炎等,是針對膝蓋注射的治療,對於強化韌帶潤滑關節腔及軟骨再生效果良好。 杜元坤再針對神經再生新突破,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幹細胞外泌體」做說明,以及未來幹細胞的EV治療OA模式,醫生特別強調,細胞外液體在臨床上是極具治療的潛力。並介紹軟骨再生法-膝軟骨細胞層片的介紹,及高位脛骨截骨術,及半人工膝關節的置換手術等多項新的治療方法。 「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醫生總結說,應該避免軟骨的傷害,訓練肌力、常常曬太陽及補充維他命D、每天500C.C的牛奶加上適當的運動來避免骨質疏鬆。 接著,杜院長再用自身「以愛執刀」來交織彩色人生交響曲為例,帶領大家深入說明,心靈健康的重要性,為今日講座揭開第二首精采曲幕。醫師描述音樂與醫療的人生,和醫療非常相似的就是「音樂」,並舉出,布拉姆斯搖籃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及孟德爾頌的結婚進行曲、加上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等多首曲子,來描述醫療人員如何結合音樂的力量來幫助病患,善用音樂為病人妥善治療,帶領病人克服病痛走上音樂之路。他說,人生不論是出生、成長、春夏秋冬、結婚、拚事業、到最後生命終站,都與音樂息息相關。 席間聽眾詢問,外泌體治療是否有後遺症。醫生說明,外泌體的取得、細胞施打途徑、與使用時機正確與否等都會影響結果。脊椎受傷是否適用神經繞道手術? 杜院長說,神經繞道手術就是希望癱瘓者得以再重生。
人間佛教走入竹科 三好四給溫暖人心
由竹科管理協會、工業技術研究院、佛光山人間大學新竹分校及企業團體主辦的「第二屆竹科預防醫學論壇」,3月16日於國立清華大學台積館登場。清華大學副校長呂平江、人間大學新竹分校校長妙詠法師、國際佛光會桃竹苗區協會長陳彩萍及新竹區督導長張淑治等人與會,邀請監察院前院長暨董氏基金會董事長張博雅等六位醫界專家、學者分享預防保健及醫學方面課題,嘉惠竹科人的健康。 張博雅及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馬偕總院副院長葉宏一、奇美醫院副院長鄭天浚、三軍總醫院前院長于大雄、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等人講授健康管理方法,提醒聽眾用健康的方式生活,就能樂活一生。 呂平江致詞,代表校長歡迎各位嘉賓蒞臨,清大已邁向醫學的籌畫階段,校內醫學研究成功發展;很榮幸「預防醫學論壇」擇在清大舉行,以學習的心情參與盛會,祝福論壇成功圓滿。 竹科管理協會秘書長李道霖表示, 近年來竹科發生高階菁英或主管不到60歲即因病往生,為避免撼事發生重演,期能透過醫學與科技業的交流論壇,幫助科技人找到照顧身體的方法。因為第一次論壇與人間大學新竹分校互動的因緣,以感恩心情再次邀請共同主辦第二次論壇,幫助竹科人找回健康,為國家社會貢獻心力。 妙詠法師表示,感謝竹科管理協會肯定,邀請參與論壇;佛光人本著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理念參與活動,希望營造莊嚴、歡喜會場,讓更多竹科人樂於參加有益身心的論壇。會場有專人介紹人間大學與法寶寺文教課程、鼓勵蔬食等活動,提供與會者美味素食餐點,並贈送星雲大師著作叢書結緣,希望透過佛法及文化、教育,幫助竹科人身、心、靈健康。 陳彩萍表示,因應本次論壇召開多次籌備會與場地勘察,討論工作內容、分組、職掌等,感謝佛光人發揮集體創作,秉持「三好、四給」精神服務大眾,與科技人結善緣。張淑治談到,佛光人用歡喜心承擔交通指揮、會場布置、接待、招呼及引導等服務性工作,藉此機緣推動蔬食A計畫,讓竹科人有機會接觸人間佛教,大家忙得開心又充實。 主辦單位安排贈書活動,由妙詠法師致贈《獻給旅行者365日》一書給清華大學,由副校長呂平江代表接受;呂副校長表示,會將這本好書發放至各院、系、所及圖書館,提供師生借閱,以增進人文素養、增益身心。
文化藝術
新州佛光人捕捉人間淨土的真善美 化剎那為永恆
為促進會員信眾交流,鼓勵以接觸大自然賞櫻健身,並培養攝影創意,國際佛光會紐澤西協會南區分會特舉辦場以埃塞克斯郡樱花節活動(Essex County Cherry Blossom Festival)或以櫻花影像為主題的賞櫻攝影友誼賽,吸引22名攝影愛好者參加,共收到55張參賽作品,其中除了新州當地的櫻花,還有華盛頓特區的櫻花,甚至遠自日本的賞櫻美景。 貫穿貝爾維爾(Belleville)和紐瓦克(Newark)的布魯克公園(Branch Brook Park),有5,200多棵日本櫻花樹,在一年一度的埃塞克斯郡櫻花節期間盛開,紐澤西協會南區分會鼓勵會員於4月1日-17日櫻花盛開期間前往欣賞,拍攝美景和大家分享。由於疫情盡量不要群聚的關係,賞櫻都是各別自行前往,如有需要,再幫忙安排共乘。 南區分會會長李冠瑩及首次擔任活動策畫的陳震谷表示,在漫長的疫情中,又迎接了一個春天。許多會員與親友各自結伴去踏青賞櫻,拍攝了許多櫻花美景感謝會員們的積極參與,會員的親友們聽到消息也踴躍的以各地的櫻花美景和大家分享,讓這次的友誼賽更豐富。特別感謝林秀嫺、熊佳和林玉培師姊等紐澤西佛光會攝影達人抽空擔任評審。陳震谷表示疫情期間,會員不容易見面,但藉著這次友誼賽,讓他感受到會員間的情誼猶如春天一般的熱情。 此次攝影友誼賽評選出,金獎:Helen Chan;銀獎:倪宏達;銅獎:Patty Lin;佳作20張。榮獲銅獎的 Patty表示,他被散落在水面上的櫻花瓣所形成的美麗畫面感動,因而按下快門。倪宏達是協會督導陳宜文的外甥,目前在日本東京上班,分享在日本賞櫻美景,榮獲銀獎,令他喜出望外。 榮獲金獎的Helen表示,當他在公園漫步賞櫻,看見成排美麗櫻花的前面卻橫列著枯枝時,突然觸動他的心靈,想起他參加人間佛教粵語讀書會,曾學習到星雲大師的智慧法語,這是個一半一半的世界,美醜榮枯都可以和諧相處,共同形成美好的畫面。 紐澤西協會會長童振邦表示,很高興看到佛光人在春光明媚的季節賞櫻攝影,不但是健身會友,還能利用鏡頭與大家分享美的體驗,他謝謝南區分會的巧思,也謝謝大家的熱情參與,希望明年再接再厲。
慈航幼兒園童趣藝境小書創作展覽 屏東佛光緣美術館展出
佛光山慈航幼兒園5月7日於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開展,「慈航童趣藝境 小書創作展覽」展出孩童繪本小書作品159件,藉由閱讀走入繪本教學探索,讓幼兒寓教於樂中激發閱讀樂趣。 佛光山福國寺住持妙詠法師說明,此次是慈航幼兒園第2次到屏東佛光緣美術館展覽,雖然因疫情沒有開幕儀式,但學期教學成果展現、不因疫情而打折,感謝授課老師精心規劃、全心投入教學,讓孩童創作一本屬於自己的小書,每件作品充滿孩童童趣、讓人歡喜。 園長吳叔勳表示,小書創作是慈航教學特色課程,每個學期設定主題、引導孩童製作小書,在淺移默化中、展現幼兒無限的創意與潛能,每樣作品都是幼童精心創作,本次主題以「多元環保素材」教學及「童心、創意」為核心,啟蒙創作思維,讓幼兒美感教育展現於創作中。 吳叔勳進一步解說,此次展覽作品內容,大班「做伙來耍紙」、中班「水果香」、小班「天啊!大塞車」的教學主題,探索主題相關活動足跡,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媒材及回收紙盒等、用小手剪、貼、黏呈現不同作品,展覽特殊風貌獲得大眾讚許。展期5月7日至7月3日歡迎大眾闔府蒞館欣賞。
月光寺人文饗宴10年 為眾引光照亮心門
月光寺「心靈花園人文饗宴」活動2022年邁入第10年,4月24日下午2點半,以「一道光‧一道門」為主題,邀請《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作者方隆彰老師、《追光之歌》作者屈穎以及佛光山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與近300位佛光人和民眾在雲端共讀,也一起慶祝人文饗宴10年生日快樂。 「一道光‧一道門」的人文饗宴活動,主辦單位為《人間福報》、香海文化事業及月光寺,承辦單位是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花蓮區督導委員會、花蓮區各分會,活動司儀由花蓮區督導劉秀蘭擔綱,與談主持人由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戴慶華擔任。 方隆彰老師首先為大家打開第一道「共讀」、「對話」的光。方老師致力於推動讀書會,他提到,透過讀書會的共讀,是最有效率調整自己的方法,參加者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彼此貢獻,最後收穫更多。他說,將每天發生的事物成為對話的材料,和自己做對話的訓練,每天問自己「生命教會了我甚麼?」「今天的自己教會了自己甚麼?」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一場讀書會。方隆彰強調,透過共讀開放的態度,可以翻轉自己的人生。 方隆彰特別舉書中「三發」模式說明:今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怎麼「發生」的?有何「發現」?對未來有哪些幫助「發展」?他以此鼓勵大家,時時和自己對話,看見內心的光。 第二位分享生命故事的是即將出版《追光之歌》的作者屈穎。屈穎說,她從西安嫁來台灣,先生陳大謀後來成為漸凍人,而她的公公是陳宏,就是以「眨眼」寫7本書,共多達35萬字的漸凍人作家,婆婆是劉學慧老師,《追光之歌》寫著就是年齡相差40歲的她和婆婆之間的故事。 屈穎說,感謝生命帶給她的光,感謝「信仰之光」的指引,更感謝婆婆劉學慧老師教會她看待自己的生命,帶領她皈依佛法僧,加入佛光會。屈穎心懷感激地說,婆婆是她最大的光,婆婆常告誡她,生活中不能只有先生,要勇敢地走出去,用熱情引爆生命中的那道光。 因此,她常常自問,每天喚醒自己的第一道光是甚麼?她是一位英文老師,學工程,先生希望她能研發科技輔助工具,幫助罕見疾病患者,他和先生就一起發大願發大心做「小」事,因緣就會來成就,讓她見證「信仰之光」。 2018年劉學慧老師蒙佛接引,屈穎寫下了〈One and Only〉新詩,它是花語,訴說著婆婆是一朵「永遠盛開的花朵」、「永不凋謝的花」,守護著家人。屈穎將繼續追光,並成為那道光。 主持人戴慶華問屈穎,如果⽣命可以重來,您還是會來台灣追隨⼤謀及劉⽼師的那道光嗎?她說,她會靜靜地在一旁觀看,不會干預因緣。 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則是娓娓訴說月光寺成立的因緣,分享佛光如何照耀花蓮的故事。他說,感謝星雲大師的慈悲心願,在壽豐鄉設立禪淨中心,後來搬遷到吉安鄉原是農舍的現址,民國94年命名為「月光寺」,從茅草屋頂到鐵皮屋,直到今年的2月拆除新建。 妙勳法師回憶一段鐵皮屋的往事,令許多人動容。他說,2018年11月11日花蓮督委會承辦北區協會年會,迎來500位佛光人,午膳時,北區的會員吃著便當在哭泣,原來是對於花蓮佛光人在鐵皮屋下求法、弘法,感到心酸和不捨,卻也讚嘆花蓮佛光人堅定的道心。在此同時,花蓮佛光人同時也在啜泣,因為感動於來自台北的會員們不嫌棄在沒有冷氣的鐵皮屋下,沒有怨言,只有讚美。 妙勳法師說,月光寺正在建寺,10年的建寺之路走來不易,但大家都以歡喜心來做事,這份堅持的力量,就是來自於花蓮信徒們在鐵皮屋下的護持力、信仰力。妙勳法師由衷地感謝花蓮佛光人的共同成就,讓月光菩薩看護著大家,佛光照亮著大眾。 月光寺「心靈花園‧人文饗宴」10年,從大樹下開啟美好對話,到鐵皮屋下的說唱閱讀,還有走一趟太平洋海岸探索,以及這一場雲端上見證生命分享。十年來,共邀請了32講者,共讀28本好書,和作者近距離的對話、共讀,讓文學、藝術引領大家修行,體證佛教的人文精神,豐富生命價值。 月光寺人文饗宴10年回顧,有《人間福報》前社長符芝瑛、美食作家陳寶月、演員沈海蓉、歌手湯姆唱歌錄影以及現任《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題字祝福恭賀。陳大謀更連線用「眼控」打字「希望大家喜歡追光之歌。香海文化事業執行長妙蘊法師獻上祝賀,期望迎來下一個10年。
全球宗教
佛光山開山56周年 金光明寺抄經祈願走過難關
紀念佛光山開山56周年,金光明寺5月16日積極響應舉辦全球同步抄經修持活動,透過人間衛視製作的全球同步抄經修持影片,金光明寺住持覺培法師引領常住法師在法輪堂一起抄寫《心經》,祈願「一起走過難關」,信眾則在家中,不需出門即能同步抄經修持。 金光明區區委劉玲岑表示,時值台灣現正逢新冠疫情肆虐,民眾心中充滿恐懼徬徨無助之際,大家書寫《心經》,令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集眾人的祈願,希望諸佛菩薩慈悲,驅走新冠病毒疫情,讓世界恢復安和樂利。 鶯歌二會督導紀秀芳表示,去年母親遺留未抄完經本,留給晚輩繼續抄寫,這是母親度子孫的方便法。家人齊聚一起抄寫《心經》,內心依舊深深感動,祈願社會更祥和,世界和平大家身體健康平安。金剛分組長徐富銘表示,嚴峻疫情,讓大眾在家安心抄經,跟著星雲大師抄寫《心經》的過程中,不忘大師開山精神,繼續前進,也以抄經功德回向,祈願新冠病毒早日遠離,大眾平安吉祥。鶯歌三會督導呂清月表示,從2020年中開始,每日早課恭誦《心經》乙部,雖只短短260字,足以讓人終其一生探究,「有幸能與全球信眾同時間抄寫《心經》,心中法喜充滿。」 金光明區佛光會員王貴玲、林月珠、劉運招等表示,參與佛光山開山56週年全球同步抄經修持,因緣難得,網路無國界,在家可以跟全球佛光人在同一個時間點做同一件事情,非常的感動。願將超經的功德回向世界和平、疫情早日遠離、「處世無畏.和平共存」。 好苗子江蕊慈參加同步抄經,從小在阿嬤劉美桂薰習下,參加兒童讀經班,現在也是鶯歌好苗子,老師們都讚嘆品德兼優。
南台別院同步抄經 祈願世界疫情消弭世界和平
佛光山開山56週年,佛光山南台別院響應全球同步抄經修持,於5月16日在總住持滿舟法師及僧眾的帶領下,現場僧信二眾共185人共同參與抄寫《心經》,回向世界和平,疫情早日止息,大眾平安吉祥。 滿舟法師表示,星雲大師曾說「經典,是人道的要門,不論受持一偈或書寫一言,都有無量功德。」抄寫一次,就會多一次的記憶,就會對經典多一分認識。經典的義理就會刻印在腦海中、在心裡,成為立身處世、淨化人心的倚仗。 般若能讓我們在人間生活更自在,時時以心念護持,反身觀照自己,自然在行住坐臥之間,身心自在輕安,處處結善緣,得到修行的大方便、大利益。 最後滿舟法師希望大家透過抄寫《心經》,找到般若的智慧精華,當下思惟法義,以此修行,福慧增長。並以此功德回向給遭受新冠病毒苦難的人們,祈願他們早日脫離病苦,過著健康、平安、幸福的生活。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劉宗澧伉儷帶領兒子劉華彥一同參與,並表示華彥平時都會背誦《心經》,現在他學會寫字,就讓他一起來參與修持,信仰得以傳承。劉宗澧表示平時好動的華彥,在抄經的過程中非常虔誠且專注的完成抄經。小小菩提種子,也正在慢慢的發芽中。
紐約協會三好娃娃花車大遊行
由美國紐約市繁榮華埠總會主辦的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月大遊行(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Cultural and Heritage Parade)5月15日在曼哈頓中城六大道登場,此次遊行超過近150個社區組織、近20輛花車參加遊行,更匯集包括華人在內的多個亞裔群體的花車和遊行隊伍、向美國主流彰顯亞裔文化。主辦方稱不僅是紐約首次舉行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也是近20年來紐約首次有團體獲准在六大道主幹道舉行慶祝遊行活動。 在中城舉行的大遊行,國際佛光會紐約協會也參與本次的花車遊行,正是佛光人走出去的最佳因緣,把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佛光三好娃娃展現給美國人看,當日的遊行於中午12點開始,沿六大道44街行至55街,參加遊行花車由紐約協會副會長金鏗帶金剛6位身著佛光會背心早上8點30到場準備,當天天氣陽光普照,佛光人秉持著對佛教的熱誠,成為花車遊行最矚目的焦點之一。